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3的文章

謝謝,不指教

(歲末感嘆一下多年心病 請勿對號入座) 現在假如有業餘者 覺得我很喜歡聽音樂 音樂也聽得不算少 求我指教他們的演奏表現 老實說 我完全不想給他們任何意見 第一是因為 我覺得我一點都不專業 根本不配指點別人 而且 唱片書籍滿坑滿谷 與其聽我這種不學無術的人鬼扯進讒言 還不如虛心聽真正大師的示範 或是拜個老師附上束脩 跪請教誨 在怎麼不濟 我一個路人甲都不會是應該被求教的對象 第二是為了避免衝突 因為 業餘的人 多半有種委屈的心結 我很清楚這種想法 因為我也是業餘的 也有完全一樣的毛病 業餘者會覺得 已經這麼不容易在柴米油鹽之餘擠出一點時間好好練琴 現在有所小成 理當為這些艱難的妥協得到讚美和肯定 而且最不幸的是 業餘者大部分真的只要這個方面的鼓勵而已 任何以改善音樂為出發點的意見 (如果是純粹改善技巧或許還沒問題) 往往都遭受敵意 最後得到的回應只有:反正我又不是職業的! 既然 業餘者心裡首先要的只是征服一首曲子 掌握一種樂器的成就感 那就摸摸頭說 嗯 你練得很認真 不錯嘛 這首很難的 好厲害 何必扯那麼多音樂 品味 感觸 這種無關緊要的東西 我已經厭煩去討論這種事情 也覺得做個誠實的聽眾是很愚蠢又可笑的 大家出發點都不同 只要演奏者開心 聽眾給他想要的掌聲 一切不傷和氣就好 不是嗎?

新作業:舒伯特即興曲 Op.90 No.4

圖片
這次上課 我問老師 是否該練點其他作曲家的東西 但老實說我心中也沒有現在特別渴望的目標 就拿了我買的舒伯特即興曲、樂興之時合輯的原典版 本來我覺得樂興之時第六首很不錯 不過似乎不是個好欺負的曲子(可以練 但是很大的機會不能練好) 考量程度和可行性後 老師建議我可以選即興曲 幾經猶豫決定要學這首即興曲Op.90 No.4 是說我好像還沒彈過整首超過五分鐘的曲子 這首就算中段不反覆也可以搓很久 大概也是時候要進化一下了 打開樂譜時很困惑於上面有兩排指法 老師解釋曰 這是因為編者認為 為了要觸鍵輕盈 應當儘量避免使用大拇指 但是這種彈法未必適合每個人 所以就把傳統的和編者建議的兩者並列 然後我才注意到 這個版本的編者是大名鼎鼎的鋼琴家 Walter Gieseking ※ 我對這首曲子的回憶還蠻深刻的 國中時啟蒙的鋼琴老師 有一次有個機會去日本上大師班 她準備的曲子就是這一首 我就磨著她彈給我聽 從最開始還練得很慢的時候 一直到練起來完全成形 因為生怕自己此後可能找不到此首曲子 還把曲名抄在徹爾尼那本的某頁上 (結果還是抄錯了 是Op.90  不是Op.142  XDDDD) 過了一年 我發現老師把這首拿去給其他同學在發表會上彈 我還頗為嫉妒了一陣子 當時只覺得無限的陶醉 怎麼有這麼清澈 這麼充滿詩意的音樂 而且帶著一種我那時還不懂卻非常迷人的複雜與憂鬱 大概這就是我跟舒伯特結緣的開始 誠實說我偏愛Op. 90 覺得比Op.142有味道得多 至於我喜歡的演奏 不用說 第一名一定是這個: 是個完美得讓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演奏 >///////< 在被齊馬曼深深觸動之前 我手邊的是這個錄音 但是一直沒有特別愛: 不知為何 可能Lupu的演奏需要一點領會的門檻 聽過齊馬曼後 過了一年半載 回頭才清晰感受到Lupu演奏中的細緻與甜美 老實說我也無法說明這中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啊不就是每天下班回家定時糟蹋巴哈嗎) 是我對鋼琴的品味和眼界改變了嗎? 也許答案沒那麼複雜 就是 人生 和 時間 而已

大小四手聯彈

前兩天打開Youtube首頁 在許多更新的訂閱頻道裡面看到這個非常可愛的影片 這是Vyacheslav Gryaznov帶著他七歲的兒子Sasha 在莫斯科音樂院的親子音樂會演奏的錄影 雖然影片解說裡沒寫 不過我大膽的猜這首大概是做爹的自己編曲的吧 剛開始學琴時老師給我兩冊四手聯彈譜 是Leopold Godowsky寫的Miniatures(這要翻成小人國嗎?) 這套四手聯彈很特別 有四十六首短短的小曲 每一首都很好聽 個性鮮明 風格各異 冠以有趣的題目 而且作曲家特別設計過 讓這套曲目非常適合資深者和初學者一起彈 享受合奏的樂趣 因為高音部 絕大多數都是雙手齊奏或者不需要變換位置 就算有變化也很簡單 關鍵在Secondo 低音部的音樂就很複雜 可以把單純的高音部襯托得豐富動人 整個彈起來很有成就感 絕對不像一些初學者小曲那麼乾燥 缺乏色彩 讓人忍不住驕傲的大喊:「 媽媽!我也會彈Godowsky了! 」 找來找去水管上這套曲子沒什麼錄影 勉強找到一個 後半段是別的曲子 大家將就一下: 同場加映:V. Gryaznov編曲的義大利波卡舞曲和賦格的藝術之補完 會知道這個青年才俊 是因為我先生在水管上發現此君自行補完了巴哈賦格的藝術第十四首對位 頗有一些爭議 有人說這是僭越 有人說這是創新 然後他瘦瘦又斯文的樣子 戴著眼鏡 又有一絲東方味的氣質 外型整個讓我想到守村悠季先生 (不知道此人是誰的請自行咕狗「富士見二丁目交響樂團」 嗯) 可惜他不是拉小提琴的(喂) 他的家鄉在遙遠的庫頁島(我一直以為那裡只有海豹之類的 XD) 為了栽培他所以全家搬到莫斯科來 V君除了鋼琴彈得很好 他還有一個專長是改編曲 如何將一些老東西翻新出趣味 比方說這首拉赫義大利波卡舞曲 原曲是四手聯彈 題獻給Siloti 來聽史蘭倩絲卡奶奶和Shelly Moorman-Stahlman 2011年的演奏 (音樂大概1:50左右開始) 在V君的改編下這首變得搖曳生姿 好像素顏正妹畫了妝一樣 而且還是美得很自然 沒有窮兇惡極的角膜放大片XDDDD 他的個人網站上這首樂譜可以無料下載 還在尋找技驚四座又新穎的安可曲嗎?請速洽V君 最後還是要介紹一下他補完的賦格的藝術第十四首Contra

新作業:平均律第一冊 - D大調前奏曲 BWV 850

圖片
因為老師出國 我多了一週可以練習 昨天上課時 雖然e小調賦格還是彈得笨笨的 (這首大概要彈到四分音符=70以上才比較有動感比較好聽) 不過還是拿到新作業了 應該很多人都很熟的D大調前奏曲 之所以說很熟 是因為我想每個有平均律唱片的人 聽到這一首算是第一片第五軌 應該還沒有失去耐性開始放空吧 (經過前面緩慢的升c小調賦格 聽到這首自該精神一振) 加上這首也是很活潑 是個假性主調音樂 又有個戲劇性的結尾 所以大概都很容易吸收留下印象 這首譜面乍看之下好像某個徹爾尼式的機械練習曲 右手十六分音符一直動個不停 左手感覺很閒 不過仔細看看會發現大有文章 就像升C大調前奏曲 或是巴哈無伴奏大小提琴組曲常見的手法 右手一直動個不停的十六分音符裡面事實上是有兩個層次的 紅圈圈可以視為一個外聲部 橘黃框框則是這整首固定不變的元素 總是同樣三個音上去又回來 (雖然中間有變化但原則上一致) 像是鐘擺一樣滴答滴答來回響 看似很空的左手也很巧妙的把男高音跟男低音聲部表達出來 調性的變化流動使得整首幾乎沒有重複的段落 最後在五級上來個幻想曲風的華麗結尾 (譜例上可以看到是很明確的四聲部織度): 那個倒數第三小節的減七和弦一出來就覺得好像要來個什麼了不起的Cadenza 結果巴哈只是來個五級的音階讓人聞聞香 就用綠油精終止式結束了(最後三個和弦) 上面這是歐巴桑我不只一次提過的帥哥Youri Egorov的演奏 收錄在他很早期發過的唱片裡 但他平均律只錄過這首和第一冊的第二十四首b小調(很龐大的賦格噢) 之前很喜歡這個演奏 不過現在聽感覺他前奏曲衝太快惹 精準有餘 趣味不足 甚為可惜 歐巴桑一定要有離題的感想 : 有些東西 只聽唱片 沒有親自去動手研究 可能真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雖然 我樂理沒學過 聽寫音感更是 白痴 不怎麼有天份 也沒受過什麼正式的訓練 今天下午因為搜尋資料的關係 偶然在某個音響網站 看到有人寫說 他覺得郭德堡變奏曲比平均律簡單 因為 「平均律的音聽起來一沱一沱的感覺很難 郭德堡是一片一塊的好像沒啥問題」 我閱後大驚 但隨即失笑 因為我自己過去對音樂曾有過的幼稚看法 恐怕比這還要離譜 大學時代聽郭德堡變奏曲 真以為它是失眠良藥 每聽必睡(通常聽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