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貝瑞大熊斯基演奏室內樂與訪問

圖片
我是因為加伏里洛夫大爺莫斯科落跑事件而認識貝瑞佐夫斯基的。 替大爺代打的鋼琴家Alexander Ghindin也很優秀,但是我被分心了XD 那個代打跟熊叔合作的雙鋼琴影片如下: 這是個美國的現代作品,不過還蠻好聽,因為充滿搖擺散拍風格, 叫做Serpent Kiss(蛇吻)。 左邊那個就是代打 Alexandr Ghindin, 右邊穿著很招搖黃衣服的就是熊叔。 昨天看了一段熊叔在馬林斯基劇院的訪問 裡面他說 不喜歡把自己視為「專家」 因為他發現很多XX專家的音樂會實在讓人感覺無聊失望 而太講究強調專業的結果往往就是喪失了某種熱情 他自己因為太熱愛音樂了 所以上台都很希望台下的人都跟他一樣享受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台上把熱情與技術一次完成 至於被問到 哪些音樂家讓你覺得他們的專業令人崇敬呢 這邊熊叔就(疑似狗腿的)回答說 Yudina和Sofronitzky (這兩個都是聖彼得堡出身的 比李希特還大一輩的) 至於其他當代的鋼琴家 他說他不會說出名字 因為「當代最好不要批評論斷當代」 真是個聰明又會講話的乖孩子XDDDD 另一個熊叔會講話的例子是 他說(新完工的)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實在是太棒了 不管是空間 聲學 鋼琴 都好得不得了 (要是聽眾不滿意) 你們唯一能怪罪的就是我了<----- XDDDDD 訪問者問他 怎樣處理音樂裡的「攻擊性」 他說是的特別在演奏普羅高菲夫、貝多芬、眼鏡蕭的作品 攻擊性一直都是重要的元素 而「攻擊性」作為一種性格的展現 他很羨慕那些日子過得大咧咧什麼都可以在生活裡面縱情任性的人 他自己就做不到 他只能對鋼琴發洩 要他對人吼叫他沒辦法 最後有一個問題是問熊叔何時再回馬林斯基演奏 他說不久後會有一場是郭德堡變奏曲跟興德密特的作品 「不過我不推薦給初學者 這套曲目是為進階的愛樂者演奏的」 另外還有一場啥我忘了 曲目比較拔辣 -------------------------------------------- 看完這個十幾分鐘的短短訪問 會想說 唉呀 跟某大爺比 這或許才是鋼琴家真正的平凡生活XDDDDDDD 熊叔是個只把熱度跟燦爛放在舞台上的人 講起話來那個溫溫的樣子 一點攻擊性都沒有XDDD ........

2013. 4. 25 貝瑞佐夫斯基台北場協奏曲

圖片
曲目: 1) 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2)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指揮:Dmitri Liss 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1. 以後鋼琴協奏曲這種曲目絕對不再買三樓 哪怕是正面第一排正中間也一樣 2. 話雖如此 一開始平衡不佳是事實 鋼琴家一直歪著頭 聽自己的也聽樂團的聲音 看得出來他不想落下樂團 只想讓別人配合他 反而一直努力的想要和樂團達成一致 有些地方音色彈得已經到底 並不好聽 很可惜 3. 可惜第一樂章後面還是有點快散的樣子 樂團已經開始不知所云 後來才慢慢組合回去 到第三樂章大概是腎上腺素分泌得差不多了 才開始湧現火花 4. 鋼琴家是這首曲子真正的救星 北市交的弦樂一出來我就立刻開始懷念NSO 是說 住在台北的人可多聽聽NSO 雖然整體音樂水準之上下起伏有點謎 每次去聽都有一種開獎感 但是音色上的確已經有接近世界一流的境界 5. 第一首安可曲是拉赫前奏曲D大調 他彈得毫不費力 既不煽情 也不咬文嚼字 更不設計機關高潮 整台鋼琴持續噴出愛心 音樂之美之自然莫過於此 6. 返場謝幕好多次以後 鋼琴家真的很高興 就一逕走到指揮譜架那裏翻總譜 結果最大賀禮出現了!第三樂章後半再來一次!!!!! 全場簡直爽翻了 我也被他弄得好亢奮 回家以後都睡不著覺 第二天呈現腦力耗弱的狀態(我果然也是腦小一族XD) 但是好快樂又好滿足.... 不知道台南場跟台中場是不是也這麼熱烈 我有朋友聽完台北場後就立刻決定要衝台中獨奏場了 結論:熊叔我愛你!!! (看熊叔的奶油桂花手XDDD) (他長得像李察吉爾和湯姆哈迪的綜合版,現在只是胖了一點XD) 八卦一張熊叔當年(1990)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的照片 簡直是少女漫畫男主角的等級......

近期音樂會感想:耶路撒冷四重奏、梅尼可夫

圖片
耶路撒冷弦樂四重奏 我原先是不聽弦樂四重奏的,因為這四把樂器本質上太接近,放在一起太過一團和氣,很容易就會催眠。特別是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幾乎每聽必睡。 但我昨天(1/14)還是去了一場很棒的弦樂四重奏演奏會。上半場是甜死人鮑羅定,以及雖然音樂很好但還是催眠我的貝多芬,下半場才是超精采的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五號弦樂四重奏。 是的,一團和氣的組合,一定要演奏音響充滿衝突感的音樂,才會耳目一新。我必須說這首蕭士塔高維契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太感人了,來聽一下他的第一樂章 elegie: 梅尼可夫首度來台演奏會 昨天(3/25)的音樂會真是難得一見的完美。很少很少很少有這種從第一首就豐盛滿足到最後一首的經驗。 1. 舒伯特的鋼琴小品三首 這三首不常在音樂會上一套演出,主要是因為這三首之間似乎沒有什麼連帶關係,可能只是出版者湊起來的一組。 梅尼可夫的演奏完全把這一組作品延伸成類似舒伯特的一些歌曲主題幻想曲,有歌曲性格、有幻想、有激情,特別是第二首,主題再現時我忽然非常感動,好像看了一部令人屏息目不轉睛的電影,或是讀完一本精美絕倫的小說。無論是說故事的技巧還是手法,都那麼圓熟真誠,熱烈卻不勉強,當下我就好想忘情叫好,可是硬要忍到第三首結束才能鼓掌讓我好內傷。 2. 舒曼 交響練習曲 前一套演完後音樂廳開門讓遲到的觀眾進場,但梅尼可夫很快就出來,在鋼琴前坐定,等那些人入座。這些遲到的人臉皮有夠厚,還在慢悠悠找座位,不知道鋼琴家和全場都在等他們。 梅尼可夫這首的精彩豐富度比起前一套又更上一層樓,更驚人的是,他音符之間的那個「另一個世界」開始浮現。我很難形容那「另一個世界」是什麼意思,總之音樂是個時空的裂口,像是熔岩上浮著的岩石薄殼,又像是Emily Dickinson說的腳踏浮木、憑虛危顫的當下,你會看到那扇門後面有一個廣大的天地,但是你並不見得能經常找到這開口在哪裡。 這真是絕無僅有的現場經驗,因為聽現場我們都經常要和很多東西掙扎妥協,不管是演奏者的當下狀態,或是環境裡其他的因素(比方說有人在後排打呼....)。天時地利人和匯聚而成的偉大時刻,真是可遇不可求。也許有些人會失望的宣佈以後再也不聽現場,轉而向罐頭音樂尋求安慰。所以能有如此經驗我實在太感激.... 3. 史克里亞賓 b小調前奏曲 史克里亞賓我實在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