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業:平均律第一冊 - D大調前奏曲 BWV 850

因為老師出國 我多了一週可以練習
昨天上課時
雖然e小調賦格還是彈得笨笨的
(這首大概要彈到四分音符=70以上才比較有動感比較好聽)
不過還是拿到新作業了
應該很多人都很熟的D大調前奏曲
之所以說很熟
是因為我想每個有平均律唱片的人 聽到這一首算是第一片第五軌
應該還沒有失去耐性開始放空吧
(經過前面緩慢的升c小調賦格 聽到這首自該精神一振)
加上這首也是很活潑 是個假性主調音樂 又有個戲劇性的結尾
所以大概都很容易吸收留下印象

這首譜面乍看之下好像某個徹爾尼式的機械練習曲
右手十六分音符一直動個不停 左手感覺很閒
不過仔細看看會發現大有文章
就像升C大調前奏曲 或是巴哈無伴奏大小提琴組曲常見的手法
右手一直動個不停的十六分音符裡面事實上是有兩個層次的



紅圈圈可以視為一個外聲部
橘黃框框則是這整首固定不變的元素 總是同樣三個音上去又回來
(雖然中間有變化但原則上一致)
像是鐘擺一樣滴答滴答來回響
看似很空的左手也很巧妙的把男高音跟男低音聲部表達出來
調性的變化流動使得整首幾乎沒有重複的段落
最後在五級上來個幻想曲風的華麗結尾
(譜例上可以看到是很明確的四聲部織度):



那個倒數第三小節的減七和弦一出來就覺得好像要來個什麼了不起的Cadenza
結果巴哈只是來個五級的音階讓人聞聞香
就用綠油精終止式結束了(最後三個和弦)



上面這是歐巴桑我不只一次提過的帥哥Youri Egorov的演奏
收錄在他很早期發過的唱片裡
但他平均律只錄過這首和第一冊的第二十四首b小調(很龐大的賦格噢)
之前很喜歡這個演奏 不過現在聽感覺他前奏曲衝太快惹
精準有餘 趣味不足 甚為可惜

歐巴桑一定要有離題的感想

有些東西 只聽唱片 沒有親自去動手研究
可能真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雖然 我樂理沒學過 聽寫音感更是 白痴 不怎麼有天份
也沒受過什麼正式的訓練

今天下午因為搜尋資料的關係
偶然在某個音響網站 看到有人寫說
他覺得郭德堡變奏曲比平均律簡單
因為
「平均律的音聽起來一沱一沱的感覺很難 郭德堡是一片一塊的好像沒啥問題」
我閱後大驚 但隨即失笑
因為我自己過去對音樂曾有過的幼稚看法 恐怕比這還要離譜
大學時代聽郭德堡變奏曲 真以為它是失眠良藥
每聽必睡(通常聽到第十幾變奏就不支昏倒了)
學琴後有一次跟老師提到此段往事
老師大驚:寫得這麼精采的曲子怎麼可能睡得著??!!
他並且感嘆 「在這麼多偉大的經典演出下
有生之年自己大概沒可能從裡面看出什麼新見解」

雖然我的程度還不足以學習郭德堡
但是跟巴哈的距離是比那時近多了
不再只是泛泛的拿起唱片聽一聽 模糊的知道一個主題跟形狀
就說自己聽過了、聽懂了
從另一個層次去了解這些音樂 感受它們的精巧內涵
甚至些微的體認到他們的偉大
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滿足
平均律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同場加映:平均律第二冊D大調前奏曲 BWV874

本來剛剛已經按Publish了 想到這首實在很精采不介紹可惜
所以只好發佈兩次
第二冊裡面曲子的野心跟發展都比第一冊大
這首最吸引我的第一點是獵號式12/8拍主題後面 居然接了一個 4/4的副題
節奏的一剛硬一陰柔 對比強烈讓人一聽就難忘




第二點是 這首結構很像個奏鳴曲式的雛形 而且也蠻長的
兩個富有對比性格的主題 第一個反覆記號後
就進入一段類似發展部的展開
整個超越了既有前奏曲體裁的短小創意篇幅

來聽Evgeni Koroliov的演奏(實在好期待他來台灣啊啊啊啊啊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們

作業文:平均律第一冊c小調前奏與賦格, BWV847

作業文:三聲部創意曲與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