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4 女武神 簡短感想




我是華格納迷
雖然沒有皓首窮經 但是衷心喜愛他的音樂
華格納的音樂在我人生的好幾個階段 都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也給了我很多勇氣和啟發

國內這近幾年來對現場演出華格納的嘗試 我幾乎都儘量參加了
除了最早的音樂會形式女武神第三幕
後來的我都有去
不管是半舞台版崔斯坦與伊索德
還是半舞台版的指環全集
(這套請來的佛旦Robert Haller實在很棒 精神矍爍
而且他當時竟然已經快七十了還滿場飛 嚇死人)

所以我怎麼可能會錯過NSO這次真正國人製作的女武神呢
誠心誠意的說 這個製作跟整體的演出
真的很棒
也讓我們對台灣歌劇製作的未來有更多期待
雖然 現階段台灣大概還弄不來每年五六套劇碼這種規模
但至少這個演出證明台灣不是沒人 不是沒技術
雖然導演和主角們大多是外國人
可是歌劇的專業領域本來就是國際化的
專業歌手幾乎不可能只要固定在一地就可以吃飽
在這種地方挑剔本土化是沒有意義的

主角歌手的部份 佛旦和布倫希德都是上乘
可以說我之前出國聽到的布倫希德 都沒有這麼穩定的表現
我相信應該是指揮在歐洲歌劇界人脈好 人緣佳
不只認識好歌手
而且好歌手聽說是呂董的場都願意來(應該是吧?)

而國內歌手擔任的八位女武神和齊格林德、佛麗卡
後兩位確實有主角氣勢
而八位女武神比幾年前半舞台版的要像樣太多
音量跟表現力上 都有很大的進步
翁若珮飾演的佛麗卡蠻精采 第二幕一開始夫妻吵架段
難得的這次我完全被吸引
兩人的互動有火花出來

贏得許多讚美的齊格琳德陳美玲
我也有朋友有不同看法
某方面我同意他的觀點:我們不能因為陳女士音量夠大
就覺得這是「進步的重點」
事實上 國外的歌劇專業圈子裡
日本人早就發跡 韓國人現在更是攻城掠地
而且連拜魯特這種地方 日韓臉孔的「主角歌手」也毫不稀奇
就算沒有出亞裔的布倫希德
但是早就有亞裔的佛麗卡、布蘭格妮、哈根這種等級的大角
所以所謂東方人先天音量小不適合華格納這種說法
如今早就不攻自破
如果我們還以為台灣歌手天生音質細弱不可能拓展這種曲目
恐怕是觀念跟訓練方法的問題

另外一個我比較深的感慨是 也有很多人覺得陳女士留在臺灣是「埋沒了」
我倒覺得 情況也許反過來 畢竟這個機會 是有特意留給國內歌手的
我並不是要批評陳女士唱得如何 她很努力也很認真 是非常稱職的表演
但是 如果一定要談什麼埋沒與否
這只能顯示出一個殘酷的事實:
藝術這條路 想要出人頭地 立志絕對要趁早
機遇和青春萬不容許人在激烈的競爭下還茫然不知方向 走一步算一步
畢竟在國外拿完文憑回國來找個教職所過的生活
跟和劇院簽約 或是隨時要準備好幾個滾瓜爛熟的角色
生活像遊牧民族 逐歌劇製作而居
每個月都在登台的生活 是完全不同的
一年唱五場到十場的挑戰性 和一年到處奔波唱三十場 又完全不同
可是我們培養藝術家 真的是往後者這條路去鼓勵他們闖蕩的嗎?
還是只要前者的穩定就好?
後者這種生活的磨練所能達到的專業度和韌性
可以說前者幾乎不能體會
而大家不需要很多腦細胞也會知道
以現在的環境和機會
單純留在臺灣發展 根本不可能成為世界級的歌劇演唱家

講到最後好像有點悲觀
其實不是 畢竟沒有人規定台灣歌劇此時此刻就要大結局
(還有不少聽眾希望能演全本指環呢)
只是覺得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
就只能往世界級的目標邁進
因為藝術的世界裡 只有做到跟做不到
萬萬沒有亞洲的做得到跟歐洲的做不到這種雙重標準

最後要感謝指揮 感謝所有為這部歌劇付出過心力的人
我相信這只是第一場
以後一定還會有很多開花結果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們

作業文:平均律第一冊c小調前奏與賦格, BWV847

作業文:三聲部創意曲與其他